2005年6月30日 星期四

北美行(8)
分類:美國、舊金山

舊金山2
DSC05898
翌晨,我到青年旅館的餐廳去,這兒每日提供簡單的早餐:可頌麵包、白吐司、果醬、飲料有牛奶或新鮮柳橙汁,而窗外美麗的舊金山灣景色則是額外的福利。

早餐後我沿著海岸邊的濱海區(Marina District),穿過綠草如茵的濱水綠地(Marina Green),一路往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前進。這段濱水路線,被稱為金門散步道(Golden Gate Promenade)。停泊在灣內的遊艇隨著海浪輕推而搖晃,岸邊有不少中年男人群聚在一起垂釣,散步道上有人慢跑、散步、溜直排輪、遛狗等等,氣氛是一派輕鬆閒適。當然最吸引我的風光,是遠處在白色霧中忽隱忽現的金門大橋。
DSC05906我花了約一個小時慢步到岬角(Fort Point)。這兒不僅是金門散步道的終點,也是金門大橋的最佳觀賞區域。眼前便是連接舊金山市區和北邊瑪林郡(Marin County)的雄偉金門大橋。懸索簡單優美的弧線和筆直的紅色橋身跨過金門海峽,在海峽中央消逝在一片白茫茫雲霧中。很有古詩那種「雲深不知處」的意境感覺。
DSC05921我在岬角這兒吹著海風稍作休息。一波波的碧藍海浪拍擊著岸邊的岩石,激起一片片白色浪花。接著我踏著階梯登上山丘,繞過山丘頂上的停車場跟遊客中心後,我踏上金門大橋。
眼前的赭紅色的巨大橋塔高高聳立著。粗大的主纜一端連接橋塔頂部,另一端則深埋在巨大的混凝土橋墩中,上頭則掛著懸吊橋身的一條條纜索。主纜索的直徑一公尺,由總長度八萬英哩,足以環繞赤道三周的纜索所構成。這驚人的長度實在無法跟美國西岸城市裡一座大橋的構件聯想在一塊兒。

遠方是白色一片,隱約可見另一座橋塔的頂端。從身旁駛過的車子慢慢地在眼前逐漸模糊,最後駛進霧中消失不見。對面的來車道上,則是從飄渺雲霧中隱約可見光點,然後一團團光點越來越清晰,最後一輛輛車子從霧裡穿了出來。原本我只打算站在橋頭看看,但前方不可見的白霧之中,似乎有股莫名的吸引力,催促著我不斷向前。於是我開始沿著橋上的人行步道而行。原本模糊不可見的景象,也在一步步前進之後而逐漸清晰,雖然更遠處依舊茫然一片。我終於穿出濃霧,眼前是高聳的另一座橋塔以及此刻已可以清楚看見的瑪林郡。我沒有繼續前進走到橋底的另一端,我轉身,再次朝著濃霧裡前進。那種在虛無飄渺中漫步,對我而言似乎才是種樂趣。
就像這趟旅程開始時,未來也就像在霧裡一般不可見。但我就是想跨出去看看,只有親自一步步走下去,才會知道在前方等著你的是什麼。
這趟金門大橋上的徒步行耗時一個半小時。時近中午,我回到遊客中心,搭了公車回市區。
DSC05952下午我來到漁人碼頭海德街(Hyde Street)上的纜車站。在此等候上車的乘客早已大排長龍,長長的隊伍沿著纜車迴轉台外的欄杆繞了一圈。這是我第一次搭這個舊金山最具代表性的大眾交通工具。
遠遠傳來清脆的鈴聲,一輛纜車從坡路上駛了下來。纜車在街口先停車讓所有的乘客下車,然後駛上圓形的迴轉台(Turn Table)。周圍的氣氛因為纜車的出現也變得不一樣了,等待的人群似乎騷動了起來。司機(Grip Man)和車長(Brake Man)下車來以用力推著的迴轉車頭,所有等待的人們都興致勃勃地看著。
DSC05962
一開放乘客上車,等候隊伍前頭的人們便往前衝。不到一分鐘便擠了滿滿一車。一陣「噹噹噹」「噹噹噹」的鈴響過後,纜車揚長而去。群眾的情緒在纜車離開後似乎又沈寂了下來。我看了看隊伍,要輪到我至少還要等個兩班車。
接著又陸續來了兩班纜車。我發現,纜車左右兩側的立位是最受歡迎的,尤其是車頭的第一個位子,總是一下就被佔據。在四十分鐘的苦等後終於輪到我上車。立位早已被前頭的民眾佔去,我只好走進車廂內坐下。纜車內中央是一根大握把,兩側是木製的長椅,纜車內部大部分的面材都是木製,車廂帶有有一種溫暖的古味。

「噹噹噹」「噹噹噹」。纜車要出發了。
司機解除腳踩式的煞車,雙手握著握把用力拉,纜車便開始前進。看來要控制握把需要不少力氣,而且迴轉車頭還要靠人力,因此車長和司機的塊頭都不小,至少看起來一副孔武有力的樣子。
DSC05957我搭的是Powell & Hyde線,纜車出發不久便開始上坡。經過了幾個街廓後,纜車已爬上俄羅斯山(Russian Hill)。「Lombard Street,Lombard Street。舊金山最彎曲最美麗的街道。」司機大聲喊著。提醒乘客們重要景點到了,似乎也是司機操作纜車之外的重要工作。
倫巴特(Lombard Street)到了。這兒算是舊金山市區著名的景點之一,不少人在此下車。站在海德街口望向Leavenworth Street,上下兩端都有不少遊客拿著相機拍照。這條街彎彎曲曲而下,而且坡度極陡,有幾部車正緩慢的在彎道中左拐右彎。這的確是條美麗的街道,除了彎道之外,整條街上到處是盛開的花朵,街道兩旁是精美典雅的房屋。我來回走了一趟,就像步行在繽紛花園中。
DSC05963接著我再搭乘纜車,來到舊金山的中國城。我先隨便找了間餐廳吃了午飯,餐後我則在中國城內四處看看。舊金山的中國城亞洲之外僅次於紐約的最大華人聚集地。中國城涵蓋的範圍也不小,我逛了逛克雷街(Clay Street)、都板街(Grand Avenue)、史塔克頓街(Stockton Street),天后廟街(Waverly Street)等。比起紐約的中國城,這裡乾淨多了;相較於芝加哥,這兒氣氛也熱鬧的多。街景更有中國城的味道,不少房屋都是中國式屋頂、盤龍的梁柱、五顏六色的牌樓與陽台。不算寬大的街巷中人潮如織,密佈著古董店、中藥店、雜貨店、餐廳、廟宇、魚肉舖、珠寶店、紀念品店、陶瓷店等等。
普茲茅斯廣場(Portsmouth Square)是個熱鬧的廣場,東邊有個中華文化中心,這裡或許聚集了中國城內所有無所事事的老人。你可以看到許多上了年紀的阿伯抽著煙,在這兒下棋、聊天,或者呆坐著若有所思地望著遠方打發時間。那種感覺好像是他們已打算將人生最後所剩下的時光都耗在這廣場上。

我接著步行至索瑪區(SoMa,South of Market Street市場街以南),參觀了由知名建築師波塔(Mario Botta)所設計的舊金山現代美術館(San Francisco of Modern Art)。然後到附近影城,一邊看著梅爾吉柏遜主演的電影「Signs」,一邊讓我的雙腿好好休息。再度步行到市場街(Market Street)與包威爾街(Powell Street)交叉口的纜車站,又加入了冗長的等待隊伍,搭乘Powell & Hyde線回漁人碼頭。

今晚如同昨日一樣冷颼颼的。我心想不能再這樣受凍下去,我不希望因此而感冒了(在倫敦重感冒後的下場讓我記憶深刻)。我到三十九號碼頭的購物商場,買了一件胸前繡著SF(舊金山縮寫)的黃色外套。然後以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麵完美地劃下今天的句點。

2005年6月28日 星期二

北美行(7)
分類:美國、舊金山

舊金山
DSC05865
早上和阿禎、怡珊道別後,孟依陪著我到機場去。
之前的旅行,我有那種把一切交給老天跟我自己的覺悟。我不知道這樣形容會不會太極端,但獨自旅行需要有這種覺悟。旅行上的樂趣不談,所有的孤獨寂寞、疲憊、不快樂、害怕、挫折等等,都要有自己承擔下來的勇氣。這二十天的紐約、芝加哥之行,是這趟環球旅程中獨特而難忘的回憶。比起過去獨自的旅行,這一段旅程因為有友人陪伴,的確是另一種不一樣的感覺與體驗。

我在離開前給了孟依一個擁抱。很感謝她在這些日子讓我有一段旅途中不全然孤獨的特別時光。
「好好加油。」我告訴她。我想開學後,她將有一段忙碌的日子要過。
meng-i一段橫跨美國大陸的飛行之後,我在下午二點抵達西岸我最嚮往的城市舊金山(San Francisco)。我從舊金山國際機場(SFO)搭了巴士前往市區,這一路上讓我最驚奇的景象便是霧,尤其是在這麼一個鮮亮陽光的夏日午後。公路旁一整片濃霧有如巨浪從山的另一邊打來一般,吞沒了整個山頭,然後沿著綠色的山坡上滾滾而下,山坡上的房子也瞬間隱沒於這一片白色之中。這一片濃白色繼續往下,過了半山腰後漸漸變淡,還未到山丘底便已消散無蹤。
DSC06294進入了市區之後,我向司機問了路,換搭另一輛巴士,經過了過去電影上常看到舊金山市區內高高低低的斜坡路。
「梅森堡(Fort Mason)就在前面。」司機不久後告訴我。
梅森堡是舊金山最早的住宅區,位於市區北方的濱海區域。我下了巴士,向一位正在慢跑的妙齡女子問了方向之後,沿著社區道路往北行。穿過寧靜的住宅區,不久便可以見到在一片廣闊翠綠草坪之後,被數棵大樹所圍繞的一棟紅頂白牆房屋:梅森堡青年旅館(Fort Mason Hostel)。
從建築外觀上就可以看出一些歲月所留下的痕跡,因為它是由舊軍營所改建而成。但內部除了通舖房之外,餐廳、廚房、洗衣房、起居間等應有盡有,絕對能滿足自助旅行者生活上所需的一切。我尤其喜歡周圍的環境,單純且寧適。面前那廣闊綠油油的草地,讓我心裡一股舒服感便這麼浮上來。我坐在門前的木頭階梯上望著這一片令人舒坦的綠,也當作是將一切安置好後的一點小小休息。
看了看錶,已經下午近四點了。我起身走出社區,然後沿著社區旁的斜坡路而下,朝海濱而行。
DSC05864經過了海洋公園(Aquatic Park),公園旁是造型有如一艘白船的國立海事博物館(National Maritime Museum)。過了海德街碼頭(Hyde Street Pier)後,便是人潮熙來攘往的傑佛森街(Jefferson St.),這條路上有許多餐廳、商場、紀念品店、還有當街烹煮各式海鮮的攤販。接著走到傑佛森街和泰勒街(Taylor St.)口,抬頭看到繪有螃蟹的船舵型大招牌,我已經身處在舊金山濱水區著名的觀光點:漁人碼頭(Fisherman’s Wharf)。
DSC05874我繼續往東行,除了人們的歡笑聲外,你可以越來越清楚聽到一陣陣動物的吼叫聲。就在三十九號碼頭(Pier 39),我看到一群數量龐大,躺臥在碼頭內的木筏上的野生海獅。木造看台上擠滿了觀賞的人潮,海獅群難聽的叫聲此起彼落,有的甚至為了爭搶木筏上僅有的一點小地盤大打出手。能看到這麼一大群野生海獅固然新奇有趣,不過這上百隻海獅所散發的氣味可真不好聞。
從三十九號碼頭繞回來,一路上人潮越來越多。肚子雖還不太餓,但看著小攤販前許多等候的顧客,鍋爐上溢散著吸引人的美妙香氣,我也禁不住買了幾包看來鮮美可口的炸蝦、蟹肉來品嚐。我邊走邊吃,一路上看看街頭藝人表演,沈醉在漁人碼頭的歡愉氣氛中。
DSC05880不知不覺中,太陽已悄悄地西沈。溫度驟然陡降,冷的讓我意外。只身著T恤的我,穿上原本放在背包內的長袖襯衫後還冷的直打哆嗦,上下排牙齒顫的喀喀作響。這是舊金山的夏季嗎?我不禁懷疑。之前就算在挪威的北極圈內,也從不曾這麼冷過。這種感覺就像在台灣的八月天,如果氣象預報員告訴你明天寒流來襲,任誰也不會相信吧。寒氣隨著呼吸進入到我身體內的每一個角落,我全身的血液好像都要凝固了。
這真的是我有記憶以來所經歷過最寒冷的八月。

2005年6月27日 星期一

北美行(6)
分類: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3
DSC05532
翌日,在旅館一樓的餐廳買了麵包和飲料後,我們到密西根湖畔,坐在堤岸邊,望著一面湛藍、明亮、點綴著船隻的密西根湖。對我而言,芝加哥最大的魅力,就是這面大湖,而它就緊鄰在一個充滿摩登、現大化大樓的市中心。比起紐約中央公園的綠,這面廣闊、壯麗、安詳、綿延無盡的藍,更讓我思緒平靜,覺得無比舒暢。

坐在堤岸邊吃了早餐後,我們出發前往橡樹公園(Oak Park)。橡樹公園(Oak Park)位於芝加哥市西邊郊區,這個綠蔭處處的寧靜幽雅社區,因為大作家海明威(Hemingway)故居和建築大師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近二十個作品而聞名。搭乘綠線地鐵下車後步行了幾個街廓,我們來到萊特宅邸及工作室(Frank Lloyd Wright Home and Studio)。

我們買了票參加了導覽。欣賞完萊特的生平簡介錄影帶後,我們進入萊特宅邸及工作室(Frank Lloyd Wright Home and Studio),在解說人員的帶領下入內參觀。這座萊特自建的住宅兼工作室,目前已被改為博物館,每日接待許多專程前來參觀大師作品的遊客。這件作品可清楚看到當年萊特為自己所建的房子,充滿了許多萊特個人的獨特風格:水平線條的強調、空間的流動性、空間與使用機能的吻合、拼花玻璃、讓人感覺溫暖的木作家具、以及部分受日本式東方建築觀念影響的裝飾等。
參觀完大師宅邸之後,我們拿著導覽地圖,一一拜訪大師作品。
森林大街(Forest Av.)上有許多萊特作品中著名的草原住宅(Prairie House)。明確的水平線條,使建築物顯露出優美與沈靜的氣質。這種水平線條的美學風格,強調與自然一致,順服自然的態度,正表達了萊特對於人與環境的關係。草原住宅尤以位於芝加哥大學校區的羅比住宅(Robie House)最著名。不過我們昨天前往芝加哥大學時,羅比住宅正在整修而未能完全參觀。
在橡樹公園內的作品,除了聯合神殿(Unity Temple)外,其他的目前都是私人住宅,因此我們都不能入內參觀,只能在院子外或大門前窺探這一棟棟經典之作。漫步在這個令人愉快,充滿舒適、悠閒、迷人的田園風貌的小鎮,參觀大師萊特所設計精緻建築。

路旁翠綠的庭院,樹梢在微風中沙沙作響。
我們在橡樹公園度過一個寧靜的夏日午後。
在一間墨西哥餐廳用完一頓道地又豐盛的墨西哥晚餐之後。我們回到芝加哥市區,在夜色中造訪市區內許多辦公大樓前以及廣場上著名的公共藝術。這些作品不乏大師名作,如畢卡索(Picasso)的無題(Untitled)、米羅(Miro)的芝加哥、夏卡爾(Chagall)的四季(The Four Seasons)、柯爾德(Calder)的火鳥(Flamingo)等等。這十來件公共藝術作品有的佇立在廣場上,有的隱身於高樓之間。雖然風格、造型迥異,不過皆十足地展現了藝術家的創意以及巧思,讓都市內的公共空間更顯藝術及活力,也帶給人們視覺驚喜及趣味。

* * *

這趟芝加哥之行的最後兩天,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單獨一人在市區內閒逛,看到不錯的建築物便進去參觀,餓了就隨便買個東西吃,累了就進去辦公大樓的大廳吹吹冷氣。

「我明天後想一個人單獨活動。」昨晚我告訴孟依和阿禎。
「終於嫌我們是累贅了。」阿禎笑著說。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趕緊澄清。
「好啦,開玩笑的,我們兩個可以自己去玩,放你自由。」
我承認單獨旅行畢竟是比較自由且無所顧慮,但我並不是嫌她們累贅跟麻煩,也不是討厭一起行動。我只是覺得有時候我想看的東西也許兩個女生不會有興趣,而多數時候我也不一定有何目的地,我只是漫無目標地在街上閒逛,突然覺得哪兒有趣就往哪裡去。這樣沒目標不斷地走動對我來說在旅途中已經習慣,但兩個女生或許會覺得吃力又無意義。
在芝加哥的最後一天是個陰雨天,雲霧低的嚇人,籠罩著整個市區。市中心一棟棟的大樓,都似被那從天而降的灰暗怪物所吞噬。湛藍的密西根湖也成了一片灰黯。市區內到處都是灰茫茫一片。
我白天依舊單獨行動。和孟依她們約了傍晚在中國城碰面,晚餐後我們回青年旅館拿行李前往聯合車站。「Lake Shore Limited號」在九點開車,結束芝加哥之行,我們將重返紐約。

火車在翌日晚上六點半駛進賓州車站,終於結束這長達二十一小時,令我全身倦怠的火車旅程。出了車站,我最想做的一件事便是好好地飽食一頓。旅途中我總是不太在意所吃的東西,不過像這樣疲憊的情況,如果能有一頓美味佳餚擺在面前,的確是相當令人開心振奮的事。我們三人前往小韓國去大吃了一頓。擺了滿滿一桌的美味:香味撲鼻的牛肉泡飯、爽口的小魚乾、辣味泡菜…

回到宿舍,加上怡珊,大夥兒又外出到附近影城看了場艾爾帕西諾(Al Pacino)主演的「Simone」。再回房已是午夜。我躺在沙發上,茫然望著天花板。
明天,是單獨踏上另一段旅程的時候了。

2005年6月24日 星期五

北美行(5)
分類: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2
DSC05393
接著兩天,我們開始在芝城街頭四處參觀。
「比起紐約的髒亂,芝加哥實在好多了。」走在街頭,孟依和阿禎這兩位紐約客對芝加哥的乾淨街道不時地稱讚。除了步行之外,我們也搭乘環線高架鐵(Loop)。環線得名於環繞芝加哥市中心的高架電氣火車。這是芝加哥市區的特色之一,也是遊覽芝加哥市中心極為方便的大眾交通工具。列車在看似老舊的高架路上行駛,穿梭在市中心的摩天大樓之間,總發出巨大的轟隆隆及尖銳聲響。

走一趟壯麗大道(Magnificent Mile),這個通稱是指位於北密西根大道(Michigan Ave.)上,從芝加哥河以北到橡樹街(Oak St.)之間的區域。滿街的人潮,高級旅館、精品店、百貨公司林立,宛如紐約的第五大道,巴黎的香榭大道,是芝加哥市中心最繁華的區域也是最著名的購物天堂。我們去了芝加哥美術館(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芝加哥文化中心(Chicago Cultural Center),也參觀了伊利諾理工學院(IIT)和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我們也上了位於北密西根大道(N. Michigan Ave.)約翰?漢考克中心(John Hancock Center)九十五樓的觀景餐廳,從這兒一邊品嚐美味餐點,一邊俯瞰芝加哥市景。在這兒瞭望密西根湖,依舊宛如無邊際一般,完全看不到對岸的陸地,它實在大的驚人。
我們當然更去了中國城。一樣是頗為乾淨的街道,街道兩旁部分帶有中國風裝飾的建築物。雖然兩旁的店家招牌都寫著熟悉的中文字,但街上行人三三兩兩,總覺得缺少了點活力,以致於雖然讓我感到親切卻提不起半點勁來。我愛極了紐約的中國城,雖然擁擠、喧囂,甚至有點髒亂,但就是那樣熱鬧又帶點亂,才像個中國城該有的獨特「氣味」嘛。
喜愛觀看運動比賽的我,甚至去看了場美國職棒大聯盟比賽。

參觀完芝加哥大學後的回程途中,在紅線列車上,我看見了不遠處的棒球場燈火通明。我看了看錶,七點多,比賽應該才進行沒多久。
「我想去看場美國職棒比賽。」我告訴孟依和阿禎。她們兩人並不想看棒球賽,因此我決定自己去。
「你們自己回去沒問題吧?紅線一直坐到Harrison站,下車走一個街廓就到旅館了。」我把手上的Lonely Planet交給她們。
「沒問題,你去看棒球吧。」阿禎說。

我們在Sox-35 th站下車,孟依和阿禎陪我到地鐵站出口。和她們道別後我往球場Comiskey Park方向走沒兩分鐘,就被兩、三個黑人圍住。我嚇了一跳。
「要看球賽嗎?我這兒有票。」其中一個高大黑人一邊說著,一邊把手上的票攤在我面前。原來是賣票的黃牛。
「比賽已經開始了。這張二十二元的票我賣你二十元,位子很棒。」他說,眼神望定了我。
「十八元。」本想答應的我卻不知為了什麼順口丟出了一個數字。
他看了我幾秒鐘,黑漆漆的臉上看不出有任何表情的變化,但那雙大眼卻看的我渾身不自在。
「好。」他說。聽到這句話時我鬆了口氣。我拿了票後趕緊往球場快步而去,一路上又遇到了兩個向我兜售球票的黑人小孩。
棒球場內比賽已進行到第三局,由地主芝加哥白襪隊出戰明尼蘇達雙城隊。我買了價格貴的嚇人的可樂和熱狗麵包後,趕緊找到位子坐下,我的座位就在一壘旁的看台上,前排的位置可真不錯。親臨數萬人大球場的興奮感,不是過去在台灣看著電視上的畫面能體會的。我一直陶醉在那樣的氣氛中,聽著播音員一字一句轉播,欣賞雙方球員在比賽中每一次精彩的表現,跟著地主隊球迷們用力鼓掌、大聲歡呼,然後在球賽結束後帶著滿足回到旅館。

「我和阿禎快被你嚇死了。」孟依看我回來後說。
「怎麼了?」
「就那群黑人啊。」她說。「我們以為他們是找麻煩的。」
「妳怎麼知道?」
「我們在地鐵站出口處看到了,我們嚇的不敢進地鐵站,一直到確定你是安全的。」她說。
「我自己也嚇一跳,還好他們只是賣票的黃牛。而且我還以比較低的價格買到不錯的位子。」說話的同時,我很是感動,也突然體會參觀耶魯大學那日,孟依她堅持坐公車的那種心情。
「球賽好看嗎?」孟依問。
「不錯阿,可惜地主白襪隊輸了。」嘴裡這麼說,但縈繞我心頭的卻是另一件事情。

2005年6月22日 星期三

北美行(4)
分類:美國、芝加哥

芝加哥(Chicago)
翌日,昨天不愉快的插曲似乎已消逝,看來孟依和我之間恢復了正常。這樣好多了,因為我、孟依和阿禎三人將一起進行下一段旅程。帶著不愉快的脾氣出來總是不太好。

午後,我們先帶著行李前往中國城,買了些麵包準備在火車上食用,因為這趟由紐約出發的火車之旅將會超過二十小時。接著我們前往第七大道與33街口,位於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下的賓州車站(Penneylvania Terminal簡稱「Pen Terminal」)。

紐約有兩個火車站,大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和賓州車站。目前Amtrak(全美旅客鐵路公司)所有的長途列車的起迄都在賓州車站而非大中央車站。我個人倒是比較喜愛大中央車站,那氣勢雄偉的寬廣大廳以及上方繪著星座圖的藝術天花,川流不息的往來人潮,這樣的氣氛的確能讓人跟紐約這座超大都會連結在一起。
在車站內的候車廳經過一段略顯無聊的等待時間,排隊查票後,我們踏上月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Lake Shore Limited號」藍灰色的巨大車身,穿著整齊制服的工作人員在月台上。
「歡迎。」他帶著微笑說。

車廂內空間寬敞,座椅比起過去我所搭乘一般的歐洲火車來的寬大。
火車緩緩啟動,穿出曼哈頓地下後,左邊車窗外一條大河流水潺潺。
「那是哈得遜河(Hudson River)。」孟依說。
右邊車窗外曼哈頓市中心的摩天大樓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大片平凡的低矮樓房。約三十分鐘後,窗外已是郊區景色。哈得遜河畔是深深淺淺不同的綠,往遠處綿延而去。不過沒多久後,車窗外不斷從眼前略過的風景也逐漸喪失了吸引力,我們三人便開始聊天和玩撲克牌來打發時間。
火車繼續前行,逐漸駛向低垂的夜幕。

抵達奧巴尼(Albany)時天色已黑,我們在此停車約四十分鐘。我步下月台舒展身軀,活動筋骨。黑色天幕之下,月台上燈光昏暗點點,冷風撫過,給人一種孤獨落寞感覺。
火車再度啟程,在夜色中奔馳,不一會兒車廂內也逐漸靜了下來。孟依和阿禎似乎已經睡著,我起身走向餐車廂,這兒應該是整列火車目前最熱鬧的地方了。櫃臺前幾位乘客一邊喝著飲料,一邊和櫃臺後一位身材頗為壯碩的高大黑人服務人員聊天。我買了杯飲料,回到座位上,翻了翻手上的旅遊書籍之後感到有點疲倦,我將椅背略微放平,拿起一件薄襯衫蓋在身上。閉上雙眼,在規律的列車行駛聲以及輕微的搖晃中進入夢鄉。

* * *
清晨醒來,我睜開眼睛望向窗外。天色微微泛白,「Lake Shore Limited號」正沿著湖畔奔馳,我們應該已進入五大湖區了。由於抵達芝加哥(Chicago)是在正午後,因此我想這兒應該是伊利湖(Lake Erie)而非密西根湖(Lake Michigan)。窗外,朝陽在湖的另一端緩緩昇起,我看著湖面泛起一片金色的閃亮,在晨光下閃耀生輝。我微微一笑,「好美的日出啊。」我輕聲讚嘆。至此而後的窗外景象,總可以見到美麗的湖畔風光。
等孟依和阿禎也醒來後,我去買了飲料,我們一邊看著窗外的風光,一邊吃著昨天在中國城買的麵包。早餐後我躺回舒服的座位上,不一會兒睡意襲來,我又陷入昏昏沈沈的狀態。在同一交通工具上進行一段長途旅程,身體長時間侷限在座位上又缺乏適度的活動,總不可避免地讓我感到精神萎糜。

再度清醒時,透過擋風玻璃,我看到一片湛藍、閃亮的湖水,以及水岸另一端的摩天大樓群。就快抵達目的地了,這種初履新地的興奮讓我精神又開始亢奮起來。下午一點,火車抵達了芝加哥。
芝加哥是美國鐵路交通的中心樞紐位置,由這兒發出的Amtrak列車,可以抵達美國東、西岸的大都市。芝加哥聯合車站(Chicago Union Terminal)雄偉氣派自是不在話下:挑高三層的候車大廳瀰漫著透過上方屋頂玻璃所濾過的柔和天光,大廳周圍一圈古典樣式的高大石柱,光亮的大理石地板上擺著長長的座椅。不過讓我意外的是:和起紐約兩大車站的人潮比較起來,午後這兒顯的有些冷清。

出了車站,我們搭了藍線地下鐵前往Hostelling International Chicago青年旅館。這家青年旅館位於議會大街(Congress Parkway)上,有乾靜的房間、二十四小時服務的櫃臺人員、一個提供各式餐具即烘焙工具的大廚房、公共餐廳、交誼廳、以及資訊中心等等,是一棟現代新穎的青年旅館。辦好了入房手續後已近三點,早已餓壞了的我們到旅館附近的中餐廳好好地享受了一頓。
飯後我們來到緊鄰密西根湖畔,綠草如茵的格蘭特公園(Grant Park)。經過著名的白金漢噴泉(Buckingham Fountain)後來到芝加哥灣,眼前就是湛藍的密西根湖。藍色湖水無邊際無般的延伸直到地平線的盡頭,我被這片清澈又遼闊無比的藍所震驚。
「這哪像湖,簡直就是海。」我喃喃自語。
我們沿著湖畔的散步道走著,隨處可見人們悠閒散步遛狗、溜滑輪、慢跑、騎腳踏車。微風輕撫、水波拍岸,一艘艘停泊在碼頭區的遊艇隨波搖晃,遠處則風帆片片,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夜晚我們前往芝加哥河口北邊的海軍碼頭(Navy Pier)。這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被美國海軍作為訓練基地而得名。之前曾一度廢棄,不過在一九九五年後經過修復及改建,如今是芝加哥市區中人潮最多、最受歡迎的遊樂場所。
主建物內有兒童博物館,以及餐飲、遊樂、購物中心。到處都是吸引小朋友為主的表演和遊戲,總是逗的滿場歡笑高叫聲。水晶花園(Crystal Gardens)則是主建物內另一處值得一探之處,滿屋子綠意,密佈著各式各樣的熱帶植物,花壇邊不時向植物交錯噴出水柱的小噴泉,穿梭其中感到陣陣涼意。步出屋外,以芝加哥高樓林立,燈火璀璨做背景的煙火秀正在進行,在空中爆散開來的各式煙花,讓遊客們發出一陣陣歡呼讚嘆。

已過了八月中,這趟環球旅程逐漸進入後段。旅程中就像美麗的煙火五彩繽紛,但絢爛終究會歸於平淡。心頭突然覺得一絲感傷。

2005年6月20日 星期一

北美行(3)
分類:美國、紐約

紐約生活3
翌晨。已經接近八點,而我還在廚房悠閒地炒個火腿蛋,倒了一杯柳橙汁,將土司抹上甜蜜的楓糖醬。旅行中我的起床時間極為規律,或許是捨不得把時間花在睡覺上。過去在青年旅館,每天總是在滿屋子的規律呼吸聲或鼾聲中,我總是準時六點半醒來,輕手輕腳地下床,梳洗更衣,用完早餐後便外出遊蕩。不過我決定在紐約多留個幾天後,時間感覺上倒像是變多了。雖然一如以往,我總是一大早便起床,但卻不用急著出門。接著一連幾天的早晨,我總是悠閒地待在屋內,看看旅遊資料,或和孟依到隔壁樓阿禎宿舍去聊天串串門子。

被英國感冒折騰了好幾天的身體,終於在孟依煮了一壺熱薑湯給我喝之後痊癒。如同在劍橋的怡光學長,這些原本就認識的朋友,他們的親切照顧讓我感動。而對於那些旅途上只是萍水相逢,也對我伸出友誼之手的外國友人,更讓我這孤獨的旅者覺得自己的幸運。
孟依的室友怡珊回來了,因此孟依回她的床睡,而我則改睡沙發。近一星期,孟依有空便和我一起同行,若她有自己的事要處理,我便自個兒出門到曼哈頓四處逛逛,有時怡珊也和我們一起外出。
我參觀了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愛麗斯島(Ellis Island)上的移民博物館(Immigration Museum)、上東區的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以及位於哈林區(Harlem)華盛頓高地(Washington Heights)的修道院博物館(The Cloisters)。
我踏上浮靡奢華、光鮮亮麗、人潮熙來攘往的第五大道(The Fifth Av.)和洛克斐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到下曼哈頓(Lower Manhattan)的金融區,逛逛著名的華爾街(Wall Street)、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九一一攻擊事件後的世貿大樓遺址、熱鬧的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以及砲台公園(Battery Park)。
我在時代廣場(Time Square)對著那些大樓外令人眼花撩亂的巨型電子廣告招牌發出驚嘆;到性鮮明的蘇活區(Soho),逛逛琳瑯滿目的個性商店、藝廊和別具特色的鑄鐵建築群。或者躲開了喧囂雜沓,在寬敞明亮的Barnes & Noble連鎖書店尋找一段安靜的午後時光。


走一趟布魯克林大橋(Brooklyn Bridge),在橋上的高架人行道體驗了令人難忘的獨特景觀。到聯合國(United Nations)大樓,在導遊帶領下參觀各理事會廳。
在林肯藝術中心(Lincoln Center)旁的丹姆羅許公園(Damrosch Park)以及紐約公共圖書館後側的布萊恩公園(Bryant Park),欣賞免費的夏日音樂會。在東村(East Village)的酒吧,以及位於東27街大樓地下室的Jazz Standard各聆聽了一場爵士演奏。和孟依及她的韓國朋友去了一趟位於小韓國享受一頓韓式料理,像匆忙的紐約客一樣來一份街頭攤子上的熱狗麵包,到西23街的Krispy Kreme品嚐一下各式各樣可口的甜甜圈,或是又回中國城尋找我懷念的家鄉菜。
這些過去從書報、雜誌、電視、電影所擷取到的片段紐約印象,就這麼生動鮮明地在我眼前一幕幕展開。我總是比較隨性地一條街一條街走,一棟樓一棟樓的看,走累了就找個陰涼處休息或鑽進地鐵站搭地鐵。這樣的步調,和過去比較不同,我不太像個旅者,倒像個開始累積紐約生活經驗的紐約新鮮人。

比起上頭曼哈頓的花花世界,這幾天來地下的紐約我也見識了不少。紐約絕大多數的地鐵站內都是悶熱、擁擠、髒亂、老舊。街頭藝人的樂聲歌聲,伴隨著列車駛進來時發出尖銳的嘰嘰嘎嘎聲,有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也有衣衫襤褸的乞丐和和似乎帶著全副家當的遊民。顛頗搖晃的車廂內,有著各種膚色、各種打扮的乘客,絕大多數只是眼光平視前方,視線停留在虛無空氣中的某一點。街頭藝人或行乞者或許會讓人的眼光暫時投注,但多數紐約客依舊表情木然、視而不見。
這或許是大城市裡居民慣有的態度,不過在紐約似乎更加冷漠。

爭吵
一早到附近的希臘餐館(Greek Diners)用完早餐後,孟依便和我一起出發前往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十點多抵達之後,我們一直在耶魯校園內逛著,看到不錯的建築物便進去參觀,中午在附近的小餐館吃午餐,下午我們則看了大師路易斯康(Louis Kahn)的幾個作品。近五點時結束了今天的行程。

「走吧,我們走路回火車站。」我提議。
「我想坐公車。」孟依說。
「天色還未暗,早上我們從火車站過來,坐不到五分鐘就下車了,距離這麼近,走路就好啦。」
「我不想,為什麼一定要走路?這樣很危險。」
「天還這麼亮,有什麼好怕的?」我回應。
「你很奇怪,我就跟你說走路危險,你看路上都沒什麼人。」她開始有些怒意。
「你才奇怪,不想走就說,天都沒黑哪會有危險?坐公車就坐公車,走阿,那就坐公車。」我看她有些怒意,我口氣也開始有點衝。
孟依瞪了我一眼,氣的快步往公車站牌去。我也由的她一個人走在前面。
「這樣也要生氣,女人真奇怪。」我嘀咕著。

「生氣啦?就已經答應你坐公車了,還要生氣。」在公車候車亭時我還是先開口了。
「……」
「不要這樣子好不好?」
「我不想跟你說話。」她冷冷地說。
上了車後,孟依一直嘟著嘴,一句話都不說。老實說我實在不想為了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跟她鬧的不愉快,但看她還在氣頭上,我索性也不說話。
下了車,「你買你自己的票就好。」說完她逕自走進火車站大廳。
買完票後我坐回她身旁,我想再繼續這樣僵下去也不是辦法。
「對不起。」我說,「不要再生氣了好不好?我道歉。」
「你很不體貼。」她說著,淚珠順著臉龐滑落。「你現在又不是一個人旅行,總要考慮一下別人吧。」她抱怨著。
這句話狠狠地敲了我腦袋一記。
「對不起,不要哭了。」我趕緊從背包拿出面紙遞上,實在沒想到只是選擇走路或坐公車會搞成這個情況。
孟依終於在我不斷道歉之後止住了淚水。
「算了。」她說。

我是否真的因為一個人旅行慣了,只在乎自己的喜好和自由,而不在乎別人的感覺?是覺得對任何情況都應付的來的自信?還是開始對任何事情的感覺變的無所謂與麻木?一個人的長途旅行給了我自身深處改變嗎?
這一路上回紐約,我們之間話不多,氣氛也因之前的不愉快而顯的凝重。

2005年6月17日 星期五

北美行(2)
分類:美國、紐約

紐約生活2
DSC04735
翌日,在倫敦染上的感冒還是沒有痊癒,我一上午都待在屋內休息。
午後我終於體驗到我腦海中既有的曼哈頓印象:充滿旺盛活力、步調快速、擁擠混亂,一個可以讓你腎上腺素過渡分泌的區域。

DSC04714
中央公園以南的中城區(Mid Town),方整的街廓內塞滿了一棟棟由玻璃、混凝土及鋼骨組成的辦公大樓。熙攘繁忙的街景,在街上快步疾走的人們,這感覺宛如一股充沛的能量,流竄在這個由一棟棟高樓所圍塑出的區域中。
克萊斯勒大樓(Chrysler Building)的螺璇尖頂宛如一座巨大的藝術品,在一千英呎的空中閃閃發亮。紐約的重要象徵帝國大廈(Empire State Building),就像是一支巨大火箭般在街角巍然聳立。
位於42街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和周圍眾多辦公大樓比較起來,高度雖不起眼,但主入口的列柱以及上方精美的雕像,仍有著重要地標的氣勢。其內部如五星級飯店的氣派裝潢,令人讚嘆。尤其是中央的挑高拱頂大廳上頭的黃道十二宮圖,是由法國藝術家依據中世紀一份手稿所繪製,並以燈泡標示了約兩千多顆的星星。接著我們前往紐約公共圖書館(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百貨公司的梅西百貨(Macy’s)、著名的表演場所及職業運動競賽場地麥迪遜廣場花園(Madison Square Garden)。我和孟依一整個下午都在耗在中城區。
這個由無數財富所堆砌出來的區域,就像是曼哈頓的心臟,一波波強力的脈動將能量擴散至整個紐約。
傍晚我們來到曼哈頓的中國城(China Town),這兒是美國最大的華裔社區。繁華的街道兩旁有各式各樣的華人商店,我聽見了久違的吆喝聲和殺價聲,密集的中文招牌、摩肩擦踵的擁擠人潮,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黑頭髮、黃皮膚的人們,走在這附近區域完全沒有身處異國街頭的感覺,甚至還有道地的台灣珍珠奶茶。委身在人群中,我心中有股奇妙的亢奮。
紐約一直是世界上著名的移民之城,多元的種族和文化一直是這個城市的極大特色,你可以在這兒找到許多國家海外最大的社區,他們甚至保有了原有的語言信仰及風俗。我相信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城市像它一般,能夠讓離鄉背井的人不會感到全然的孤單。華人世界少不了美食,這兒也有數百計的中餐館,從店門口掛了一隻隻烤鴨的傳統燒臘店、大眾餐館到一餐所費不貲的高級餐廳。我們找了家不錯的中餐廳享受了一頓豐盛晚餐。
晚餐後我們前往布魯克林高地(Brooklyn Heights)。
夜晚微風徐徐令人舒暢,東河對岸曼哈頓輝煌耀眼的城市燈火在你眼前延展開來,璀璨無比的夜景甚是美麗。望著布魯克林大橋和對岸的曼哈頓,心中卻湧起一股感覺。
紐約,一個代表著無窮可能性的城市,一個讓人打造夢想和希望的城市。就是這樣獨一無二的特質與魅力,吸引著世界各地人們離鄉背井前來。不過,在可見的璀璨光亮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悲傷和眼淚?

2005年6月15日 星期三

北美行(1)
分類:美國、紐約

紐約(New York)生活
DSC04681
經過七個多小時的飛行,身體還略感不適的我懷著興奮之情在下午四點抵達了紐約的甘迺迪(JFK)機場。紐約,這是個旅途上少數讓我憧憬的都市之一,有許多的景物是我如此熟悉卻又從未造訪,而如今這一切都將具體呈現在我眼前。

入境美國一開始就不順利。距離飛機降落已近一個小時了,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們卻必須繼續坐在位子上枯等。我看周圍的旅客雖議論紛紛,但大家都還保持著耐心,機上的空中小姐也一再向大家致歉。自發生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觀光客進入美國的確變的比較麻煩。在倫敦希斯洛機場進入候機室前,我被仔細的搜身,連鞋子都得脫下來檢查。上飛機前,像我這種獨自行動的男人,又被安全人員帶到旁邊去,再做一次全身檢查。
我坐在機位上,對於這樣的空等情況我早感到煩躁與不耐。會這樣這並非我個人的原因,而是我有朋友來機場接機,我想她一定也在機場內一頭霧水地苦苦等待我的出現。

孟依是我大學學妹,我以前唸書時跟她班上幾個學弟、妹常玩在一塊兒,那時大家感情算是不錯。她正在紐約攻讀碩士,我在倫敦時曾打電話給她,表示在她開學之前,我們可以一起到其他城市玩玩。
「找到住的地方了嗎?你可以來皇后區(Queens)這兒,我室友不在,我可以去睡她房間,我的房間讓給你睡。」她說。
我心懷感激,因為這樣可幫我省了不少錢。在紐約就算是青年旅館,價格也貴的嚇人。

終於順利的下機之後,沒想到又發生了一件烏龍事。我在行李運轉台旁等了半天,竟然沒看到陪我走過大半個地球的藍色大背包。不想讓孟依在外頭繼續空等,我決定先出大廳。我一走出入境大門便發現了她,個頭嬌小的她穿著淺藍色的上衣、牛仔褲、頭戴漁夫帽,還是我所認識及熟悉的模樣。我告訴孟依我沒領到行李,她陪著我找了機場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人員一陣聯繫及奔走之後,終於把即將飛往洛杉磯的背包給領了回來。

我們搭了計程車前往皇后區。
「怎麼跟我想像中的久別重逢感覺不太一樣?」孟依笑著問我。
枯等、煩躁,以及行李遺失的著急感,的確讓這場越洋相見少了點溫馨感。
「是阿,但是能再看到妳我是很開心的,真的。」我回答。
孟依的宿舍位於皇后區內有小希臘之稱的Astoria。地鐵站就在兩條街外,街口有家小酒館,周圍都是兩層樓的住宅。她和另一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女室友合租了一樓的房子,簡單的一房兩廳一衛格局,屋外還有個後院。孟依將客廳部分裝上了拉簾,變成了一個房間使用,空間大小對兩位留學生來說蠻合適的,並不會顯得侷促。

終於結束了這兩個多小時的折騰,孟依帶著我到附近的希臘餐館。熟悉的朋友、餐盤上熱騰騰的食物、周圍歡樂的談笑聲,抵達紐約後的第一頓晚餐,是特別親切愉快的。晚餐後,我向孟依分享過去一路上所拍的照片以及旅程上發生的故事。孟依的朋友,住在同一條街上相隔兩棟屋子外的台灣留學生阿禎也過來聊了一會兒,或許她們倆會跟我一起同遊芝加哥。

說了一晚上的話,喉嚨略感不舒服,咳個不停。或許潛伏在體內尚未完全消除的英國病毒又開始蠢蠢欲動。
孟依燒了一壺開水給我。託她之福,初抵一個完全陌生的大都會,我卻可以安心地置身在她的溫馨友誼和善意裡。

翌晨。有了免費的住所和熟悉的友人,原本只計劃在紐約待一個星期,我決定多停留幾天。以前一定會在前一晚事先安排好隔日行程的我,既然有多餘的時間,行程也可以隨性一些。一直到出門前,我們都還沒決定今天到底要到哪兒去。
「可以先陪我去花旗銀行嗎?我想先處理一些事情,然後我再陪你四處看看。」孟依問我。
「當然沒問題。」我沙啞地回答。經過一夜之後,身子雖然不難過,但卻咳得更厲害且失聲。
「你要不要休息?」她問我。
「不了。」我說。只要身體允許,我想我寧願多看看這精彩的花花世界。
我陪孟依去了一趟銀行,接著我們一起漫步紐約曼哈頓(Manhattan)的上東區(Upper East Side)街頭。

這是一個充滿清亮陽光的燦爛早晨。
寬闊、筆直、乾淨的道路兩旁鑲滿一棟棟堂皇偉麗的大樓,上頭部分華麗典雅的裝飾彷彿是精美的蕾絲。一樓大樓門口旁的門房先生,穿著整齊且看來斯文有理。從身旁經過路人身上的穿著打扮,以及各種商店的門面,的確讓人嗅到這區域特有的貴氣。雖偶有汽車咆哮而過,但某些區域還是保持了寧適優雅氣息。
這讓初次邂逅紐約的我有些意外。
「這兒不太像我印象中的紐約曼哈頓。」我告訴孟依。
我印象中的典型曼哈頓,一直是像電影上所見:一棟棟擎天的玻璃帷幕大樓,大馬路上人潮如織且車水馬龍,驚人的快速、混亂、擁擠。
我們走過萊辛頓大道(Lexington Avenue)、公園大道(Park Avenue)以及麥迪遜大道(Madison Avenue)這些屬於紐約上流社會以及有錢人的區域。接著來到過去有百萬富翁之街的第五大道(Fifth Avenue),大道對面就是綠意盎然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
我們沿著第五大道來到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這座由美國藝術家和慈善家所創立的雄偉建築物內擁有豐碩的館藏:歐洲畫作與雕塑、非洲藝術、美洲藝術、東方與亞洲藝術、埃及藝術、伊斯蘭藝術、希臘及羅馬藝術等等,重量級收藏足以與歐洲博物館一別苗頭。搭了電梯上屋頂花園。除了花園裡展示的雕塑品外,最讓人興奮的,莫過於在這兒你可以看到濃密綠樹的中央公園、以及中央公園以南的紐約市中心一棟棟辦公大樓高低起伏的天際線。
結束了大都會博物館參觀,並沒有繼續往北參觀第五大道位於82至104街之間著名的「博物館區」(Museum Mile),我們轉往紐約市的大庭園:中央公園。
身處在這座曼哈頓市中心的大綠洲,始能體會它的確大的驚人。這座由荒地改建而成,在密集高樓群中的都市人工鄉野佔地約340公頃,從南邊第59街綿延至第110街。園內林木蔥鬱,有起伏的丘地、湖泊、迷人的草地,還有為數眾多的休閒設施。有人揮汗慢跑、有人在樹蔭下閱讀、情侶繾綣在草地上享受兩人時光。在一片鋼筋水泥都市叢林中,中央公園清幽的環境為多數緊張忙碌生活的紐約客擋住了大都會的喧囂,提供了一處運動休閒去處,每個人似乎都可以在這兒尋找到自己一處喜愛的寧靜角落。
我和孟依隨意在公園內逛著,在草地上逗著爬下樹來覓食的松鼠。這些小傢伙雖有警戒但卻不怕人,黑溜溜的大眼直瞧著你,可愛極了。我們一直待在公園內直到傍晚。
「晚餐想吃些什麼?」孟依問我。
「隨便阿,沒有特別的想法。」我回答。
「不如我們到超市去買些東西,你反正還會住好幾天,我們可以自己下廚煮東西吃,也比較省錢。」她說。
「好啊。我也很久沒煮飯了。」我覺得這提議不錯。
「你會煮東西?」孟依懷疑著問我。
「當然,別小看我。我當兵留守時還當過伙房煮飯給長官吃呢。」
「好吃嗎?」她問。
「不保證好吃,但一定能吃。」我笑著回答。

我們搭了地鐵回皇后區的法拉盛(Flushing)。法拉盛有小亞洲之稱,這區域包過了許多印度、巴基斯坦、韓國、中國、以及泰國等東南亞各國的移民。
我們來到法拉盛的中國城,大馬路旁日用雜貨店、商店、各式餐館林立。這兒比倫敦的華埠更熱鬧。華人超市裡什麼都有,就像是台灣的市場一般。雞、牛、羊、豬、魚肉,高麗菜、白菜、青椒、茄子、蘿蔔、蕃茄、洋蔥等,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應有盡有一應俱全。
晚餐我和孟依一人各弄了簡單兩道菜,這可是旅途上第一次我自己下廚。

2005年6月13日 星期一

英國行(4)
分類:英國

陰雨、疲憊的英倫尾聲
DSC04654
一早醒來略感不適,倦怠、頭疼加上身體微微發燙,像是患了感冒的症狀。過去這段旅行的時間,我的身體狀況一直相當不錯,一路上幾乎沒有生過病。因此我並不以為意,按照原訂的計畫進行泰晤士河南岸的徒步行。

過了倫敦塔橋,我沿著南岸的散步道而行:球型建築新市政廳、皇家軍艦博物館(HMS Belfast)、海斯商場(Hay’s Galleria)、莎士比亞環形劇場(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現代造型的千禧橋(Millennium Bridge)。參觀了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後,我一路來到為了慶祝千禧年而建造的英航倫敦眼(British Airway London Eye)。
高一百三十五公尺的倫敦眼號稱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觀景摩天輪,它一共有三十二個玻璃座艙,每個座艙可將二十五人帶往高空,俯瞰倫敦景致,它是目前倫敦最耀眼的熱門景點。倫敦眼下,密密麻麻滿是排隊等候的人潮,我正在考慮是否要加入冗長的隊伍時,倏地大雨滂沱而落,整個倫敦瞬間籠罩在一片昏沈陰鬱的天空下。大雨令我感到掃興,原本還猶豫要不要加入等候行列的我便完全放棄了這念頭。我撐著傘跨過西敏橋,在陰雨中欣賞了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大鵬鐘(Big Ben)以及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雨勢頗大,似乎沒有停止的樣子。望著那濕答答的路面,灰濛濛的街景,加上身體的不舒服,我決定暫時先回到旅館。在旅館一樓的交誼廳中,我攤開地圖,看著地圖上交錯縱橫的道路,思索著在倫敦所剩不到三十六小時的行程。

倫敦,這個比我想像中還龐大複雜的城市,豐富、具有悠長歷史且包羅萬象,就像一部活動式的大英百科全書。尤其倫敦的街道名稱堪稱奇趣,光從地圖上唸著名稱便覺得挺有歷史典故的感覺:襯裙巷(Petticoat Lane)、懸劍巷(Hanging Sword alleys)、騎士街(Knightrider Street)、國會街(Parliament Street)、針線街(Threadneedle Street)、麵包街(Bread Street)、牛奶街(Milk Street)等等。
我選了幾處尚未造訪的區域,打算利用明天參觀。外頭雨依舊下個不停,讓我略感沈鬱。

翌晨,照例我一樣六點半就醒來。不過我在床上賴了很久,不像平時通常一睜開眼我就下床。身體明顯不對勁,我不僅頭痛,全身更是酸痛。幸好我帶了些台灣的感冒藥,早餐後吃了兩顆,我樂觀地以為吃了藥或許就會好,在倫敦的最後一天我可不想待在旅館休息。

沒想到我錯了。上午在陰雨綿綿的海德公園(Hyde Park),我頭痛欲裂,一陣陣疼痛就像是用鈍器敲擊我的腦袋,並且我明顯感到全身虛弱且手腳乏力。此刻我才警覺到這或許不是一般的感冒,如果再不休息,我將自食苦果。我放棄了原本安排的所有行程,拖著疲憊的身軀,步履蹣跚地回到旅館。又吞了兩顆藥後我隨即倒在床上,昏昏沈沈地睡去。醒來已是黃昏。

身體的情況似乎依舊沒有好轉,我懊惱著在一開始感覺不對時,並沒有特別在意,因為高估了自己的身體狀況,反而使病情更加嚴重。我就近到旅館附近的便利商店買了麵包和一大瓶礦泉水,吃完麵包後再吞兩顆感冒藥丸,狠狠地灌了半瓶水。現在我只能期待雙倍的藥量能盡快驅除這英國感冒病毒。
雖然極不願意,在倫敦的最後一天,我病厭厭地躺在床上度過。

翌日,頭雖疼,但程度已沒有昨日那麼嚴重。身體的情況也似乎好了些,不過當沈重的行李一上身,我還是覺得吃力。拖著沈重的步伐走到地鐵站搭車前往希斯洛(Heathrow airport)機場。
在飛機上我閉上眼,爭取可利用的時間休息。期待身體能盡快恢復,下一段旅程正等著我。

2005年6月11日 星期六

廣告一則

打個小廣告
阿鏗將受邀參加6月13日(星期一)晚上八大綜合台「八大夜間新聞」
關於《我的旅行夢》約15分鐘的訪談
各位如果當天晚上11點以後有空的話可以捧個場收看一下
謝謝大家

2005年6月10日 星期五

英國行(3)
分類:英國

劍橋行
翌日十點三十分,整個天空都籠罩在一片灰色當中,巴士在細雨中抵達了劍橋(Cambridge)。怡光到車站來接我,帶著我到劍橋皇后學院(Queens’ College)的研究室去。
怡光是高中時的大我一屆的社團學長,不過畢業之後我們卻少有聯絡。知道他的消息都是同屆社團同學聚會時,從其他人口中得知。不過在進行這段環球之旅前,某天我在誠品書店找資料時卻和放假回台灣的他巧遇。
「到英國的時候,如果有時間,可以來劍橋找我。」他告訴我。
就這樣,他留給我在劍橋的電話和電子郵件信箱。而一路上,我也不定期透過電子郵件和他聯絡。只是沒想到我給他的第一通電話便是求助電話,因為在巴黎遺失了信用卡和提款卡。新卡我託家人寄來給怡光,它們已早我一步先抵達劍橋。

在研究室小聊了一會兒,待學長的未婚妻怡瑜姊來後,我們到皇后學院的餐廳吃了一頓簡單午餐。餐後,怡光學長回去工作,怡瑜姊則陪著我在劍橋城內四處閒逛。傍晚我們回去和怡光學長會合,學長說他借了小扁舟,要讓我體驗在康河(River Cam)上撐篙(punting)。
撐篙(punting)是來劍橋不可錯過的活動。不過幾乎所有的遊客來此都是坐在船上,聽著年輕的撐篙者一邊娓娓訴說著劍橋歷史,一邊靠著一根長桿,撐著小平底船悠遊康河,讓遊客體驗劍橋與康河之美。
怡光學長先一邊解說一邊示範撐篙動作。撐篙者站在小船的後方,用一根超過兩米的長桿,控制船的前進。撐篙者將長桿先筆直插入水,碰到河底後,往後方用力撐出便可以使船前進,長桿並可或左或右擺來控制船的行進方向。我和怡瑜姊坐在船中,小船緩緩地在河上滑行,怡光學長則沿河介紹著劍橋景致。

滑了一段之後,怡光學長要我親自上陣來體驗這項活動。剛剛坐在船中,看學長撐的挺輕鬆愉快,換了自己後才發現沒那麼容易。一開始船幾乎都不是往我要的方向前進,我一直在康河上左右蛇行,還好這時間河上小船不多,我並沒有造成河上交通大亂。不過我想岸上的旁觀者應該覺得我已打亂了康河的優雅氣息。練習了一陣子之後,我才逐漸能抓到訣竅。
緩緩流動的康河水,中世紀所建的古老建築讓人發思古幽情,河畔青蔥翠綠的草地以及隨風搖曳的垂柳,河面上小橋以優雅姿態橫過,這種種賦予劍橋一種優雅浪漫中又帶有無限詩情的魅力。我不敢確定康河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但劍橋的確因為康河而充滿靈性,散發出寧適優雅又充滿詩意的美妙氣氛。沒有了康河,劍橋也不再是劍橋了。

晚餐是學長親手料理的幾道台灣家常菜:鮮肉水餃、炒雞肉、蒸蛋、玉米濃湯、還有剛烤好還冒著煙,香噴噴的香腸。菜色簡單,但比起倫敦中國城餐館的那一頓難吃的自助餐,更充滿了我暌違許久的道地台灣家鄉味。我拼命地吃。
學長幫我在他宿舍房間隔壁要了間空房,我將在這裡待兩晚。

翌晨,早餐後我拿著地圖,沿著河畔林間寧靜的散步小徑走了一趟。接著在劍橋城內四處遊走散步。天氣晴朗和煦,街道上也顯的熱鬧許多。我在市中心信步閒逛,往來於各學院古老建築,以及斑駁石牆間的靜謐小巷。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皇后學院、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克萊兒學院(Clare College)等。或是沿著迷人的河畔漫步,欣賞蜿蜒的康河、修得整整齊齊的翠綠草地、數學橋、三環洞橋、仿威尼斯而建的嘆息橋。
數百年的濃厚學風、古老雄偉的建築、一條充滿靈性的清淺小河、安詳靜謐、綠意盎然的環境,擁有這樣迷人的校園,劍橋的學生真讓人羨慕。
中午和怡光學長及怡瑜姊在皇后學院的康河畔吃三明治。下午我獨自回宿舍去小憩了一番。
傍晚學長拿了襯衫、領帶及西裝褲借我。即將於2003年一月回台灣結婚,學長今晚在劍橋的中餐館訂了兩桌,宴請這兒的台灣留學生朋友。
菜色非常豐盛,而晚餐的過程當然極其愉快,充滿了祝賀與喜悅之情。學長和怡瑜姊這一對佳人自然是大家恭賀的對象。除了和同桌朋友簡單聊聊,偶爾幫學長這對賢伉儷拍照之外,大部分的時間,我都低著頭享受這頓難得的大餐。
晚餐後,大家轉移陣地到皇后學院續攤,學長的朋友買了十幾瓶的紅酒來助興。氣氛愉快加上心情大好,加上偶爾也要幫學長擋擋酒,讓我一杯接著一杯不斷暢飲。我想就算在慕尼黑,我也沒一次喝這麼多的酒。離開時雖感到醉意,但也還算清醒。

學長的朋友開車送我們回宿舍。上了車後體內大量的酒精開始作用,我陷入恍惚狀態。沿路一陣搖晃之後,我突然覺得天旋地轉,胃內一陣翻攪,一股噁心感後酸意直往喉頭而上。我知道我要吐了,趕緊喊了停車,在拉開車門時,我已忍不住的吐了出來。我就這麼腳步踉蹌走到路邊一棟建築物,手撐著牆壁蹲著,張大口,任由胃部一陣陣收縮將所有的東西傾吐而出。接著被扶回車上,沈回座位中,迷迷糊糊地回到宿舍便不省人事。

一早約六點半,我帶著宿醉的頭痛醒來。渾身酒味,口乾舌燥。昨晚身上的襯衫和西褲已褪,想必是怡光學長幫我換下。因為腦袋還昏昏沈沈,加上胃很不舒服,我又倒回了床上。直到九點學長來敲我房門。
「學弟,該起床吃早餐了。」他在門外喊著。

午後,告別了怡光學長和宜瑜姊。感謝他們的熱情款待,難忘的康河撐篙,愉快的劍橋之旅。
一小時四十分鐘的車程,劍橋返回倫敦。

2005年6月9日 星期四

英國行(2)
分類:英國

倫敦2
DSC04515
一早,我前往倫敦開發中的東區。在加那利碼頭(Canary Wharf)附近區域,這些嶄新的超高層大樓、購物商場和碼頭邊的散步道便耗去了我一上午時光。走了一早上的我早已飢腸轆轆,很久沒吃熟悉的中餐,我決定到中國城(China Town)去大快朵頤一番。

午餐時間中國城這兒可真是人潮擁擠,我經過了間中式自助餐廳,看著玻璃窗內的座位已坐了八、九成,我毫不考慮的便進入。櫃臺後的肥胖老闆,以一口廣東腔的北京話跟我聊了幾句。老實說這種花幾磅吃到飽的餐廳,的確讓餓狠狠的我飽食了一頓。不過這兒讓我滿意的只有消暑的冷氣,其他如炒飯、炒麵、排骨、炸雞塊等菜色,有的清淡無味、有的油膩,讓我大失所望。實在搞不懂身旁那些老外們竟一個個吃的津津有味。
餐後我走了一趟牛津街(Oxford St.),街上川流不息的人潮,不斷往來的紅色雙層巴士和黑色計程車,體驗倫敦最大購物街上車水馬龍的繁華街景。在牛津圓環轉入攝政街(Regent St.),街道兩旁氣勢恢弘的古典建築以及一間間精品名店,是一條具優雅風采觀光購物大街。我一路走回皮卡地里圓環,然後搭了地鐵前往科芬園(Covent Garden)。

密佈在倫敦地下的地鐵稱為「tube(管子)」,因為隧道和列車的設計都像管子一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鐵系統。據我這兩天的經驗,這些錯綜複雜的地下管子真是悶熱無比。尤其是經過市區精華區的皮卡地里(Piccadilly)線,簡直就是倫敦地下的一條悶熱管子。列車裡沒有空調,人多的時候真是又悶又熱、五味雜陳。塞在車廂裡面,我總是覺得自己好像從地面上的倫敦市街,跳進了地下活動的烤箱。

科芬園廣場(Covent Garden Plaza)的歡樂氣氛則暫時讓我忘卻了糟糕的地鐵。這個過去雜亂的蔬果花卉批發市場,現已成為一處人氣鼎盛的商業活動場所。過去的舊倉庫被餐館、商店以及露天咖啡座所取代。
我點了杯冰咖啡,舒服地翹著腳往椅背靠,身旁是陣陣的音樂聲和歡笑聲。喝著咖啡,眼睛也別錯過精彩的街頭藝人表演,若在一樓視線會被往來人群所阻擋,還可以上二樓去挑個居高臨下的好位子。透著天光的屋頂下,這兒成功營造出歡樂、悠閒的氣氛。若要讓我這個觀光客來挑一個倫敦下午茶的場所,科芬園廣場絕對是我的首選。
翌晨,擺脫了這兩三天來的酷暑,倫敦一早便下起雨來。
我到維多利亞火車站附近的Notional Express巴士總站,搭了巴士,約一小時四十分鐘車程,我抵達了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牛津大學(Oxford)。
沒想到牛津的天空也是陰霾一片,雨斜斜打著。雨中的牛津城顯得冷清空蕩,我撐著傘,獨自徘徊在這些充滿尖塔又古色古香的學院古建築之間,其中還包括幾條幽靜美麗的小街。雖然因天氣的緣故到處顯的灰灰沈沈,不過這個沈浸了八百多年學術歷史的大學城,在細雨中還是散發著古意之美。
幾個小時後,搭了巴士返回倫敦。
倫敦雨依舊沒停,令人意興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