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8日 星期四

北美行(15)
分類:加拿大、洛磯山

洛磯山六日遊
DSC06752
我備好行李,在青年旅館二樓沙發上等著小巴。
我報名參加了一個當地旅遊行程,從今天起將有六天時間一探加拿大西部洛磯山風光。青年旅館總有許多當地的活動及旅遊行程,以簡單的宣傳品和資料供旅行者參考。會選擇參加這樣的當地小型旅遊,除了在交通上比較不需要煩惱之外,對我來說更重要的,這樣的方式讓我有另一個認識和接觸國外新朋友的機會。

除了一股衝動想離開城市,一探北美洛磯山自然風光之外,我更渴望認識新朋友。我一直覺得旅途上所碰到的人,是讓我這趟旅行豐富且回味無窮的最重要因子。但北美行近一個多月來,比較遺憾的是我並沒有結識到太多的新朋友,參加這趟旅行我希望能在人的交流上有些新的火花。
「大衛在嗎?」櫃臺小姐大聲問著。
「我在這兒。」我起身揮了揮手。
「你的小巴來了,跟這位年輕人走吧。」
「嗨,歡迎你大衛。我是東尼(Tony),是你的導遊兼駕駛。」櫃臺前這位身高約一百七十出頭,穿著T恤,臉上蓄著一圈小鬍子的年輕人伸出手。

小巴上已坐了約六、七人。上車後我和大家互相打聲招呼。
「我們還有幾位朋友,接完他們我們便出發。」東尼說。
巴士在市中心繞著,接完這趟旅程所有的伙伴之後,我們便上加拿大橫貫公路(Trans-Canada Highway #1)。大夥兒先各自來段簡短的自我介紹。這次同行的有西班牙酷哥拉羅(Laro)、義大利女孩瑪西雅(Marzia)、葡萄牙女孩莉莉安娜(Lilianna)、澳洲女孩伊莉沙白(Elizabath)、澳洲帥哥李(Lee),德國的情侶檔娜丁(Nadine)和楊(Jan),英國女孩麗珊(Lisanne)和蘇西(Suzie),同樣來自台灣的宜蕎,加上駕駛加拿大的東尼(Tony),還真是八國聯軍。
車子一路東行,連綿不斷的山脊開始清楚出現,周圍的松柏林也越來越高大濃密。除了這條橫貫加拿大東西(近六千公里),全世界最長的高速公路之外,最後一絲屬於大都市的文明,已逐漸拋在身後。

我們今天的第一個停點是新娘面紗瀑布(Bridal Veil Falls),這個瀑布位於一片森林之中。我們沿著林內的略顯濕滑泥濘的小徑而行,兩旁是綠蔭濃密的雨林,樹幹下部以及地表上覆滿了苔蘚等地衣植物,呈現一片深深淺淺的幽綠。瀑布約從六十公尺高的岩石上層層疊疊而下,如新娘子頭上的白薄紗一般。雖無千軍萬馬奔騰之勢,卻是個看了令人覺得新底一陣清涼的怡人小品。我們接著在希望鎮(Hope)做短暫的停留,大家下車活動活動喝杯冷飲,購買午餐。接著到亞力山卓橋(Alexandra Bridge)去野餐。然後經過地獄口(Hell’s Gate)、立頓市(Lytton),在傍晚抵達位於Shuswap Lake湖畔的Squilax青年旅館。
這間青年旅館的臥室很特別,是由廢棄的火車車廂所改建而成。橘紅色鐵皮火車車廂還放置在鐵軌上,每一個車廂內有八個床位。雖然沒有旅館舒服,但看起來還真是挺新鮮有趣。
晚餐是大夥兒分工合作,有人負責洗菜切菜、有人負責煎牛肉、煮玉米。我的工作是負責餐後清洗碗盤。晚餐很簡單:自助式的生菜沙拉、兩個牛肉漢堡和一支香甜的玉米,但由於每個人親身參與,看來大家都吃的挺高興。
夜晚,天穹點點繁星清亮。四周都隱沒於漆黑中,進入了幽靜的安詳休憩。湖畔的營地,營火熊熊燃燒著,火堆裡偶爾發出木材燃燒的爆裂聲。梳洗後,大夥兒陸續來此圍著營火而坐,一邊練習著各國語言,一邊吃著烤棉花糖。
我倒是第一次這麼吃棉花糖。首先將一顆如拇指般大小的棉花糖插在樹枝尖端,然後伸到營火上短暫地烘烤,在表面還未焦黑前取回,直接放入口中,棉花糖入口即化。另一種吃法則是烘烤後,以兩片圓形的小餅乾夾起棉花糖,再加上一塊小巧克力,真是好吃極了。

旅途上的第一夜,我們愉快的歡笑聲劃過靜謐的夜晚。

2005年7月24日 星期日

北美行(14)
分類:加拿大、溫哥華

溫哥華2
我坐在怡臻的深藍色小轎車中,眼前掠過的是街燈一圈圈鵝黃光暈,和屬於溫哥華星期五晚上的溫熱夜色:餐廳外的露天座位坐滿了人,酒吧外閃爍的霓虹燈下滿是準備狂歡的年輕男女。
怡臻是我唸書時所認識的朋友,她算是小留學生,國中就來到加拿大,現在已經唸大學了。幾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聯絡,在她幾次回台灣時也碰過了面。和老婦人安(Ann)定下了晚餐之約後,我接著打電話給她。
「哥哥,你住哪?我處理一些事情,晚一點去找你。」
她略顯稚嫩的聲音在話筒那端說著。我們約了時間後,我掛上電話,漫無目的在溫哥華市中心幾條熱鬧的街道信步閒逛。

我們在市區繞了繞後,她帶我來到一家名為因巧克力而死(Death by Chocolate),這是專賣巧克力甜點的點心店。我們就座後享用著甜蜜可口的點心並好好寒暄。我聊著起旅行上的種種,還有一些過去共同的朋友,也聽著怡臻述說她的留學生活,以及我過去從不知道,她在這兒生活上一些有趣的點滴以及私人的小秘密。我們一直聊的很起勁。直到午夜,怡臻才開車送我回青年旅館。
接著三天,我就拿著旅遊指南,隨性地在市區內四處走看。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蓋斯鎮(Gastown)、耶魯鎮(Yaletown)、中國城、卑詩省大學(UBC)、人類學博物館(Museum of Anthropology)、北溫的隆黛爾碼頭公共市場(Lonsdale Quay Market)、格蘭佛島(Granville Island)等等。

走在街頭,我偶爾感到淡淡的失落。我並不是對溫哥華失望,老實說依山傍海,有著優美市景的溫哥華的確是個很不錯的城市。我的失落感來自於「異國情調」的喪失。
或許來到北美後,我走的不夠遠不夠邊陲,加上選擇的停靠點都是幾個大都市,看多了所謂「現代都市」或「現代文明」。城市,對我而言已經快喪失了那種因空間移異所帶來的強烈視覺刺激的陌生感、不確定感和新鮮感。這種跨越邊境的浪漫異想,在城市中心內可預期的,並且大量繁殖的筆直街道、高樓、購物中心和連鎖店等標準面貌中似乎沒有存在的空間。或許我需要暫時遠離都市,走一趟北美大山大水的風光。
不過依過去旅途上的經驗,一出了城市外,體驗了天高地闊的秀麗景致之後,我便開始懷念起城市的便利性和舒適,以及附帶的污染空氣和令人討厭的人車喧囂聲。這或許是我這麼一個在都會生活了近三十年,早已習慣大都市的一切,一位十足城市人不可擺脫的宿命。

雖然沒有從城市中獲得新刺激,不過在這兒確有友誼的溫暖。
星期天傍晚,怡臻載著我到她所居住的本那比(Burnaby)地區的日本料理店去狠狠地大快朵頤一番。
或許老闆和主廚都是日本人的緣故,店裡的顧客幾乎都是亞洲面孔,絕大部分也都是日本人。這讓我想起了台北市林森北路附近的幾家日本人開的料理店。店內的口味越是道地,越能吸引日本顧客來消費。
「哥哥你多吃點!難得來一趟,不要客氣喔!」怡臻每隔幾分鐘便催促我趕緊用餐。怡臻點的菜色很豐盛,有鮮美的生魚片、熱騰騰的鐵板牛肉、香滑的鰻魚飯、以及焗烤海鮮。我拼命地吃,嘴巴和手幾乎沒停過。
晚餐後,怡臻帶我去了趟本那比山,參觀她就讀的賽門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然後再回到溫哥華市區吃冰淇淋。

星期一,我和安約了下午六點見面。我提早了約一小時抵達,逛了逛濱海的散步道,坐在沙灘上看看海景以及運動的人們。安住在海灘大道(Beach Ave.)1011號,一幢三十一層樓的住宅大廈。我準時按了門鈴,一走出電梯,安已經在十一樓的走道上等著。
「好久不見,大衛。」我們很自然地張開雙臂互相擁抱。
「先進來再說。另一個大衛和他女友等一會兒就來。」
安一個人獨居在這兒。以米色和白色為基調的室內顯的乾淨典雅。起居室旁是餐廳、方形的餐桌上擺了四套餐具。餐桌旁的落地窗外有個對著迷人海景的陽台。
安的兒子大衛和他女友凱倫約五分鐘後到達。安向他們倆簡單介紹了當初我們的相遇。安說她準備了一些傳統加拿大晚餐讓我嚐嚐,接著香噴噴的烤牛肉、馬鈴薯泥、肉醬汁、花椰菜被端上餐桌。
「我們邊吃邊聊吧。」安說。

餐桌上的氣氛當然是極其愉快。讓我感覺我不像是個外人,而是安一個相識多年的老朋友。回想起來,其實我們在雅典的餐廳中並沒有太多的交談,但這位老太太卻親切地留下聯絡方式。或許她對我這位和她兒子同名,年紀相若的旅人有著莫名的親切感。
人和人的相遇就是這麼奇妙。在旅途上身邊來來去去的旅人,就算是同住一個房間的室友,雖然總會說說話,但從旅途上的萍水相逢,到變成能在友誼上有更進一步發展,這樣的事情,還真是有「緣份」的意味存在,完全勉強不來的。
其實,在這麼一段長時間的旅行之後,我逐漸發現,對於旅遊書上所介紹的觀光點,我越來越覺得看不看都無所謂。我反而更期盼和這些旅途中所相遇友人彼此的互動和交流。我甚至可以這麼說,除了自己的堅持之外,旅途上這些朋友們的親切關懷更是這一路上我能夠持續地走下去的一大助力。
晚餐後安的兒子大衛和凱倫有事先離開。我則繼續留下來和安聊到八點半。當我要離開時安抱了抱我。
「大衛,保重。希望你剩下的旅程也非常愉快。」

2005年7月20日 星期三

北美行(13)
分類:加拿大、溫哥華

溫哥華
DSC06696
九月六日。約四十分鐘的短暫飛行時間,我降落在溫哥華(Vancouver)國際機場。溫哥華,旅遊書上大多這麼介紹這個城市:一個多次蟬聯「全世界最適合居住城市」的冠軍寶座,一個移民天堂,加拿大西部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我從機場搭乘98-B線巴士進入市中心區。司機是個笑嘻嘻,一臉堆起和善、親切的八字鬍中年男子。我告訴他青年旅館的地址,麻煩他記得在最近點通知我下車。
「沒問題,先把行李放下吧。歡迎來到溫哥華。」他說罷起身幫我把行李放到架上。這樣親切的服務態度,是我旅途中首見。如果這有納入「全世界最適合居住城市」的評比項目,我相信太平洋彼岸的台北市真的還落後很多。

巴士平穩緩慢地穿過城市外圍往市區而去,我望著窗外,沿途的街景慢慢掃過我眼前。路上人車都不多,道路兩邊是一棵棵的綠樹,人們緩慢地在綠樹蔭下走著。路旁房屋雖密,卻不顯得雜亂,絕大多數門前都有個綠意盎然的庭院,標準一、兩層樓的獨棟房屋。巴士逐漸接近市中心,一棟棟高樓開始出現,人車也多了些,不過那種大都會式的人潮擁擠、車水馬龍,在這兒並沒有出現。
一派悠閒氣息,是這個都市給我的粗略印象。

過了格蘭佛橋(Granville Bridge)後沒多久司機便告訴我要準備下車。
「祝你玩的開心。」他說。
「謝謝。」對一個旅人來說,一個公車司機這樣的態度,我在還沒有實際探索接觸這個城市之前,已感到愉快。
格蘭佛街(Granville Street)1018號。踏著階梯來到二樓大廳,迎接我的是熱門音樂、年輕男女背包客的談笑聲,以及淺藍色為主調的明亮空間。大廳內有幾組舒服的軟沙發,有張撞球桌,還有電腦可以上網,充滿鮮明、活力的調調。櫃臺後年輕的服務人員態度一樣親切的不得了。
上街後我在公共電話亭打了電話給安(Ann),這位和我在希臘雅典布拉卡區內的餐廳相遇,一位和藹親切的老婦人。
「哈囉,安。我是大衛。我已經到溫哥華了。」
「真的?!那真是太棒了,歡迎你來溫哥華。大衛,能再看見你真好。跨越了大半個地球,好長的一段旅程啊。」
「是啊,好長一段旅程。」
「大衛,下星期一到我家吃個晚餐,我們見面再聊。我邀我兒子,另一個大衛一起來。」
掛上電話,心中不禁湧現一股複雜的感覺。的確,好長的一段旅程。時間溜的飛快,轉眼已經是九月初了。我已西行了大半個地球,走過一個個國家,看過一座座城市,認識了許多好朋友。當初的夢想,一步步走來,竟已實現了大半。現在,家就在太平洋的另一端。

旅行,與流浪或遷徙不同,便是旅者在這趟離開熟悉環境、跨越邊界的旅程之後,最後都會回到原來的出發點。因此,不管旅行時間長短,旅程終會結束。然後,人們又開始期待著下一段旅程。
我是否疲憊?是否思念家鄉?是感到夢想實現的喜悅?還是感嘆一段刻骨銘心旅程即將結束的淡淡哀愁?
在格蘭佛街和羅伯森街(Robson Street)口,人群往來錯綜間。我多麼希望,路一直走下去,旅程不會劃下句點。

2005年7月14日 星期四

北美行(12)
分類:美國、西雅圖

西雅圖2
DSC06528
我坐在佛瑞蒙區(Fremont)的Still Life咖啡屋裡,喝著冰拿鐵咖啡,吃著手工製的香脆巧克力餅。周圍的顧客有的輕聲細語聊著天,有的默默地在角落閱讀。服務生的態度親切,宛如鄰家女孩。刷白漆的牆上掛著藝術畫作,大面的玻璃窗加上採光天窗,使得室內盈滿了柔和的自然光。看來厚重的木製桌子、板凳以及不成對的椅子隨性的佈置在室內,使室內瀰漫著一股輕鬆、隨性、慵懶的氣息。我的Lonely Planet上說這裡是西雅圖最棒的咖啡館之一。
西雅圖也是個酗咖啡的城市。

在羅馬,義大利人一早在咖啡店喝Espresso咖啡,總是拿起小杯子將那苦澀濃稠的咖啡快速一飲而盡,乾淨俐落不拖泥帶水。這對縱情個人享樂的義大利人來說,真是不可思議。我總覺得這是他們唯一一件做的最有效率的事。一早的咖啡像是某種神聖儀式,沒這麼做可能會壞了一天的規矩。而原諒我這麼說,事實上,這一天的規矩便是凡事大都沒什麼規矩。

在巴黎,街頭露天咖啡座一張張藤椅,一整排的小圓桌,男男女女擠著肩並肩坐在一塊兒。精緻的杯組內冒著蒸氣,我優雅地啜一口咖啡,沈醉於巴黎浪漫風情。巴黎的咖啡,代表的是花都的浪漫、品味、悠閒。對觀光客來說,或許咖啡好不好喝已無關緊要,重點是身在巴黎,是香榭大道,是塞納河,是花神、雙叟、丁香園,多少騷人墨客在這煙霧瀰漫的窄小空間中,一邊喝著左岸咖啡,一邊文思泉湧,振筆完成大作呢。這是在巴黎喝咖啡的感覺,獨一無二的浪漫感覺。

西雅圖街頭最常見的便是一間間的咖啡店,除了知名連鎖店如星巴克咖啡(Starbucks Coffee)、西雅圖極品咖啡(Seattle’s Best Coffee)、Tully’s Coffee之外,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小個性咖啡館。在西雅圖,Espresso雖然是義式咖啡,卻在西雅圖的眾多咖啡館發展出許許多多不同的口味。而這些咖啡館,除了連鎖咖啡店有一定的風格之外,其他的咖啡館都似乎有其獨特的個性。
西雅圖的咖啡,是西雅圖民眾生活的一部份。我的感覺是,這兒的咖啡館所販賣的不只是咖啡,不只是Espresso、Latte、Cappuccino、Caffee Mocha,而是生活態度,一種平凡、隨性自在又富個人風格的生活態度。

﹡ ﹡ ﹡ ﹡
最後兩天,我把握所剩的時間,到聯合湖畔(Lake Union)看一看精美的船屋;在首都丘(Capital Hill)體驗這個城市狂放不羈的嬉皮風與另類文化;到綠湖公園(Green Lake)、瓦斯廠公園(Gas Works Park)享受片刻恬靜時光;走一趟安皇后區(Queen Anne),這兒除了寧適優雅的住宅環境讓人喜愛之外,凱瑞公園(Kerry Park)更可遙看的令人難忘的市中心美麗景致。佛瑞蒙區(Fremont)除了Still Life咖啡館之外,佛瑞蒙怪獸(Fremont Troll)和等車的人(Waiting for the Interurban)這兩件公共藝術的也讓人印象深刻。
傍晚在餐廳又遇到李太太和她的三個兒女們。
「嗨,大衛。來一點螃蟹和蝦子吧。我煮了滿滿一盤,吃不完呢。」說罷她又去拿了個盤子,將幾隻螃蟹和蝦子放入盤中交給我。
「辣椒醬吃完了嗎?還要不要?千萬不要客氣唷。」
在西雅圖的日子,除了咖啡因,還有韓國辣椒醬。

2005年7月11日 星期一

北美行(11)
分類:美國、西雅圖

西雅圖(Seattle)
DSC06307
結束了七天愉快的舊金山之行。當飛機直上青天時,我透過窗子再望著下方這個已讓我開始懷念的城市。再見了舊金山。
我下一個目的地同樣是西岸著名的城市:西雅圖(Seattle)。
為什麼會選擇這個城市?其實我對西雅圖的所知並不多,除了星巴克咖啡(Starbucks Coffee)、微軟公司、波音客機公司之外。當然,印象最深要數湯姆漢克斯和梅格萊恩主演的浪漫喜劇「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這部電影我看了好幾次,但它給我的西雅圖印象也僅止於男主角所居住的湖上船屋(Houseboat)以及似乎是多雨的氣候而已,電影中最浪漫的場景反而是在紐約的帝國大廈。不過「Sleepless in Seattle」這幾個字的確讓我對這個城市湧起一股浪漫憧憬。

我在下午四點抵達了位於市中心聯合街(Union Street)的國際青年旅館。辦妥一切手續,將行李丟進房後。我在公共餐廳碰到約十來個日本女孩。她們各個都一臉興奮,手拿著加油棒,身穿西雅圖水手隊(Seattle Mariners)51號球衣。沒錯,這些球迷為的就是在美國職棒聯盟大放異采的鈴木一朗而來的,今天水手隊在主場必然有比賽,這些球迷在集合完畢之後聲勢浩大的離去。這猛然讓我覺得在西雅圖的日本遊客似乎很多,剛剛我住的217號房內也有三個日本室友,他們不會都是為了鈴木一朗來的吧?
出了旅館,沿著第一街(1 th Street)往北走,不到五分鐘便到了派克街(Pike Street)口,眼前就是西雅圖市中心最鮮明且最具吸引力的景點:派克市場(Pike Place Market)。派克市場創立於1907年,是個歷史悠久,由農漁民直銷經營的傳統市場,這兒從過去就一直是西雅圖民眾生活的補給中心。市場中有販賣新鮮蔬菜、水果、肉類、海鮮魚貨、鮮花的攤子,也有餐廳、咖啡館(包括全世界第一家星巴克咖啡)、生活雜貨、手工藝品店及服飾店,裡面總是擠滿了人潮。
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在入口處名為「Rachel」的吉祥物銅豬後方的幾個大型魚販了,攤子前總是擠滿了民眾。佈滿了碎冰的魚攤上,擺滿了一隻隻看來鮮美肥大的各種生鮮魚類及活跳跳的蝦蟹,穿著膠鞋帶著手套的年輕小伙子大聲吆喝著「先生太太,新鮮便宜的魚唷!」,或是抓起還扭動著身軀的鮮魚向顧客推銷,他們有時甚至也表演起拋魚的絕活來吸引眾人的目光,看來既滑且溜的大魚都逃不過他們的手心。
這兒的價格有沒有比較便宜我不知道,但是生鮮是絕對的。你可以論斤兩秤,要多少就切給你,也可以整條魚幫你去鱗清肚。在派克市場,逛、買、看的人們都得到最大的滿足。
這就是西雅圖的第一天,興奮的鈴木一朗迷,生猛有活力的派克市場。
接著一連兩天我參觀了市區內幾處景點。
我走了一趟水濱的碼頭區,欣賞艾略特灣的水岸風光。接著來到被視為西雅圖市區歷史起源的拓荒者廣場(Pioneer Square),這區域內有許多赭紅色的古樸磚造建築,外牆上佈滿了藤蔓,充滿古意與懷舊風情。這些舊建築目前則多為據特色及個人風格的古董店、咖啡館、藝廊及酒吧。
三角形拓荒者廣場公園(Pioneer Square Park)內的鑄鐵候車亭和圖騰柱是兩個有名的歷史地標。而佈滿了楓樹,處處林蔭,枝葉婆娑的西洋廣場公園(Occidental Square Park)看來是個清幽的好場所,不過公園內遊民的數量簡直和鴿群一樣多,倒是讓我意外。
沿著南傑可森街(S. Jackson Street)往東走來到國際區(International District),這兒除了中國城之外,也有日本、越南、韓國等亞洲移民。西雅圖中國城就讓我有點失望,街上寥寥無幾的觀光客,各店家也顯的冷冷清清,相較於派克市場的喧鬧,中國城真讓人覺得黯淡。
西雅圖中心區(Seattle Center)宛如飛碟的太空針塔(Space Needle),早已是西雅圖最重要的象徵地標。上頭的圓形觀景台,可以俯瞰全西雅圖市景及周圍的水色山光。而太空針塔旁,以一把摔破的吉他為建築概念而設計的搖滾樂博物館(Experience Music Project簡稱EMP),除了自由曲線的造型風格新潮前衛之外,也是我參觀過最有趣、最能玩樂的主題博物館了。
這個計畫是微軟創辦人之一保羅艾倫(Paul G.Allen)當初希望有一個場地展示他收藏已故搖滾巨星吉米漢瑞克斯(Jimi Hendrix)的紀念物,這個構想不斷發展之後而設立此博物館,其宗旨是希望展現「搖滾樂的本質以及未來對其他音樂發展的影響」。因次展出的內容當然都跟音樂有關,並且以先進的電腦設備和參觀者有所互動。
我最喜歡的是三樓的聲音實驗室(Sound Lab),在這兒電腦可以幫助你可以親手玩你想玩的音樂,你可以嘗試許多樂器,包括吉他、鼓、鍵盤等樂器以及電腦混音器,甚至還有幾間錄音室讓你過足當歌星的癮。你可以看到在這兒每個人都玩的捨不得離開。因此門票雖貴,但還真是個難得的體驗。

傍晚我在青年旅館內的公共廚房煮泡麵當晚餐。昨天我在派克市場附近的雜貨店裡發現了一些韓式泡麵,因此買了幾包回來。青年旅館裡的公共廚房,其實是個蠻有趣的場所,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旅人在廚房裡大展伸手。手藝像我一樣普通又不想大費周章的,煮個泡麵煎個蛋是簡單又方便的選擇。手藝佳的,烹煮過程中香氣四溢,料理完後色香味俱全,真是讓人看了口水直流。

身旁一位亞洲臉孔的太太向我打招呼,不過我完全聽不懂她說什麼。
「對不起。」我說。
「啊,對不起。看到這泡麵的包裝,我以為你是韓國人。」她改說英文。
「我來自台灣。」我告訴她。
「啊,台灣。你一個人?」
「嗯。」
「你吃辣嗎?」她問我。
「吃啊。」
「要不要加一點我自製的辣椒醬?我從韓國帶來的。東西不辣我吃不下去。這個很好吃喔。」她拿起手中的瓶子笑著說。
「我要弄東西給我的小孩吃。」她說完指了指外頭的餐廳。我轉頭一望,兩個女孩和一個小男孩正坐在桌前玩筷子,最大的女孩約有十二、三歲。
「你有三個小孩?!」我蠻驚訝的,因為她看來只有也不過三十多歲。
「帶小孩子旅行很辛苦吧?」我問。
「還好啦,只是想著要帶他們去哪裡玩比較累。兩個女孩比較大也比較乖,小兒子比較不聽話。」

加了辣椒醬的泡麵果然不一樣,吃了幾口便嗆出汗來。這辣椒醬味道真的不錯,雖然辣,但卻不是那種要人命般令人雙唇及舌頭會發麻腫大的辣。
「好吃嗎?」和三個小孩坐在隔壁桌的李太太問我。
「好吃。謝謝你。」
我們邊吃邊聊。李太太說她先生在美國工作,因此這次她帶著三個小孩過來,除了探親之外,也帶著小孩四處玩。餐後李太太又請我吃些水果。當我在廚房洗碗筷時,她走到我身旁,塞給我一小瓶辣椒醬。
「我帶了很多,吃不完,這一小瓶給你。別客氣。」
真是個一個親切和藹的年輕媽媽。

2005年7月5日 星期二

北美行(10)
分類:美國、舊金山

叮噹車
DSC05954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待舊金山的叮噹車。
如果我說我愛舊金山這個城市,那麼,原因不會是漁人碼頭,不會是金門大橋,不會是濃霧,不會是高低起伏的陡峭坡道和兩側的維多利亞式房屋,當然更不是在三十九號碼頭鳴叫的海獅,而這個在路上叮叮噹噹響的纜車。
我從來沒有對一個城市中的大眾交通工具如此喜愛,甚至已經是不可思議的迷戀。

舊金山的纜車有三條路線:Powell & Mason線、Powell & Hyde線以及California線。每一條線我都搭乘過,其中我最喜歡的是Powell & Hyde線,高高低低,感覺有如坐雲霄飛車般令人興奮。
DSC05962除了第一次的纜車初體驗之外,之後的每一次搭乘,我一定要站在纜車左側或右側踏板最前方「掛著」,也就是右手或左手繞過車子最前方的金屬立桿,然後再與另外一隻手緊緊扣住。如果佔不到這個位子,我寧可選擇繼續等待下一班車。關於這點,我有著絕對的堅持。
纜車上的駕駛員也是一絕,沒有一種大眾交通工具的駕駛員會這麼有表現慾的了。他們讓搭乘纜車不只是選擇一種交通工具,而是選擇一種樂趣,一種只有在舊金山才有的樂趣。
「這是到中國城的最後機會唷。」
「左手邊,金門大橋。前方,惡魔島。」
「惡魔島之後,Hawaaaaaaii(夏威夷)。」說罷全車的乘客都哈哈大笑。
這樣的熱烈氣氛很快就會感染全車的乘客,大家總是笑嘻嘻的你看我我看你。我想世界上也沒有一種大眾交通工具上的乘客百分九十九都掛著笑臉的。與對向而來的纜車交會時,雙方的乘客都會朝對方呼喊、揮手。甚至在十字路口,大夥兒也會向停在交叉口等待纜車通過的私人轎車揮手,轎車上的駕駛總是笑著,有的甚至搖下車窗來也向大家打個招呼。
DSC06270除了總是氣氛愉快之外,我也曾碰過幾次特別有趣的經驗。
「大家一起下去推推車吧。」有一天晚上搭乘纜車時,駕駛員突然說。
大家只是笑著,沒有人有動作。
「我說大家下去推車啊,我是認真的,別懷疑。移動你的屁股!快點動作!Go!Go!Go!」駕駛開始大聲喊著。結果所有的乘客在笑聲中全都下車,每個人找個可出力的位子,大家真的就這麼在路上推起纜車。
「Go!Go!Go!」「Go!Go!Go!」駕駛在車上喊著。推了約十公尺後,駕駛叫大家重新上車。
「我要討回車錢。」我笑著對駕駛說。
「不可能。大家平常運動機會不多,我覺得要給你們做點運動。」駕駛回應。然後在歡笑聲中,纜車繼續叮噹叮噹前進。

另一次則是駕駛從乘客的對話中得知一位女士今天生日。
「今天是你生日?!你叫什麼名字?」駕駛問。
「唐娜。」
「OK。大家來為唐娜唱首生日快樂歌。預備,1—2—3。」
「Happy Birthday to you~~~」大家便這麼一路唱起來。歌聲之大連街道上的路人都紛紛轉過頭來看我們。唱完後全車一起歡呼鼓掌,路人都忍不住笑著拍手。
藉著搭乘纜車,所有的乘客徹底地融入舊金山的歡樂氣氛中。它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交通工具。我每天總要搭個至少三趟,有時候其實並沒有特別要到哪個地方去,我就只是全然想掛在纜車上享受搭乘的樂趣而已。
享受樂趣。就是這麼簡單。

2005年7月3日 星期日

北美行(9)
分類:美國、舊金山

舊金山3
DSC06185
我在舊金山這個城市愉快地度過每一天。真的是非常愉快。
我漫步聯合廣場(Union Square)及附近的金融商業區;到太平洋崗(Pacific Heights),我上坡下坡走著,欣賞兩旁一幢幢精美的維多利亞式房屋;我踏上史恩康那萊以及尼可拉斯凱吉主演的電影「The Rocks」裡,那個曾在二十世紀囚禁美國重大罪犯的惡魔島(Alcatraz)。或者在某個溫暖的下午,在青年旅館西側大草坪上,什麼事都沒做,就只是脫了上衣、鞋襪等束縛,享受陽光和青草撫身。

DSC06025在一個炎熱的午後,我參觀了面積比紐約中央公園還大,綠意盎然的金門公園(Golden Gate Park)。走訪了公園內的花卉溫室(Conservatory of Flowers)、加州科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日本茶園(Japanese Tea Garden)、湖水不可思議般碧綠的史托湖(Stow Lake)以及湖中央的草莓山(Strawberry Hill)。其中加州科學院中關於魚類、爬蟲類以及兩棲動物的展示最令我難忘。

DSC06163我也走訪了過去曾充滿性、毒品、搖滾樂的嬉皮街(Haight Ashbury)和著名的同性戀區卡斯楚區(Castro)。嬉皮街六0年代曾是全世界嬉皮與披頭族(Beatniks)的大本營。Lower Haight還可從環境嗅出一點點的騷亂氣氛:壁畫、塗鴉、酒館門前一堆的煙蒂和空酒瓶,以及偶爾從身邊經過渾身酒氣的醉漢。Upper Haight則是充滿個性商店,以及渾身怪異打扮、刺青、穿體環的年輕人。
卡斯楚區內隨處可見彩虹旗四處飄揚,這個活動力旺盛的男女同性戀社區,讓舊金山贏得了全球同性戀的首都稱號。此區的多彩魅惑的氛圍與其他地方大不相同,遍佈同志商店、酒吧,男同志成雙成對在街上牽手走著、擁抱是慣見的事。但也並不會讓像我這樣的造訪者感到不自在,漫步在這兒幾條街上,一樣是輕鬆愉快。
這些地方顯現了舊金山的率直可愛,對於主流之外,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生活態度的包容和接受。

當然我免不了又去了幾趟中國城。我發現自紐約之後,當我想吃點東西或休息時,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選擇便是中國城。我發現有機會看到自己熟悉的文字,吃著自己熟悉的食物時,似乎內心深處便會有些安定感釋放出來。我一直覺得自己對陌生環境的適應能力沒問題,這一路下來也證明事實的確如此。但作為孤獨的旅者,我發現自己偶爾還是有疲憊,需要休息的時刻。我所指的不是身體的,而是心理上的疲憊。這種感覺這種只有獨自面對自己時才有深刻的體會。而中國城,似乎是能提供給我這樣一個喘口氣的環境,讓我疲憊的心稍作休息。
DSC06211除了獨自活動之外,我在青年旅館報了名,於陽光燦爛的某日,和一對印度夫妻及另一對美國情侶參加灣區穆耳森林(Muir Woods)以及酒鄉(Wine Country)的一日遊。
小巴過了金門大橋後,往山裡而去,在一段迂迴山路後,我們首先來到穆耳森林。森林內佈滿了紅杉,這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樹種。這些紅杉因為緯度、氣候、海拔高度的影響,僅分佈於加州西側部分靠海地區,俗稱加州紅木(California Redwood)。近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我選了條林內的健行步道,穿梭在這些參天聳立的巨樹之間。紅衫筆直粗大的樹幹成暖紅色,以一種凜然的姿態矗立著,已屹立千百年令人望而生敬的身形讓我覺得自己的渺小。
微寒、靜謐的森林深處,陽光只能透過葉間點點灑落,樹下覆滿了地衣、苔蘚植物。。數人張開雙臂還無法合抱的巨大紅杉,樹身筆直而上數百呎,甚至更高。望著這些巨大的紅杉,我深刻感受到時間的存在,以及強韌的生命力。林中一片靜謐。偶爾穿梭林間的風聲,彷彿是這些巨人們綿長的呼吸聲。

接著我們的小巴駛向索諾瑪(Sonoma)以及那帕(Napa),這兩個相鄰的郡是加州著名的產酒郡,以香醇的葡萄酒聞名,更有上百家風格各異的酒莊。熾烈的陽光下,除了褐色的枯黃山丘,以及部分散佈在山丘上灌木植物外,四處都是連綿不斷,縱橫排列的葡萄園以及葉間一串串飽滿的紫色果實。田野上綴著農莊、釀酒廠,完全是輕鬆寫意的鄉村風光。
DSC06243這段旅程我稱之為酗葡萄酒之旅,我們一共去了四間可試飲的小酒莊和一家釀酒廠。雖然我對葡萄酒並沒有特別興趣與研究,不過能躲開炙灼的陽光,在冷氣房中,品嚐各種香醇的葡萄酒,倒也是愉快的享受。因為我實在聽不太懂向我們解說的先生或小姐他們在說些什麼,也沒興趣瞭解這各種不同的葡萄酒生產過程的差異,我總是站在離他們的最遠處,然後對著屋內東瞧西瞧,看看葡萄酒罐、酒桶、紀念品等等。當他們解說完畢後,我就跟著其他人過去拿起杯子,一種接著一種,毫不客氣地試飲。

雖然說是毫不客氣,不過試飲還是有方式的,一般都會先看看酒色,聞聞酒香,再喝進口中讓酒停留在嘴裡一陣子,試試口感並品嚐味道,喜歡當然喝下,不喜歡的話可將酒吐在店家準備的吐酒桶中。通常酒莊都會準備數種不同的紅、白葡萄酒。
不清楚到底喝過了多少種的葡萄酒,我只記得到第四家小酒莊時,我已經有點醉意。